1. 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是幾本
高中地理一共10本書,三本必修,七本選修
必修
必修一,自然地理
必修二,人文地理
必修三,區域地理
選修
選修一宇宙與地球
選修二海洋地理
選修三旅游地理
選修四城鄉規劃
選修五自然災害與防治
選修六環境保護
選修七地理信息技術應用
3本必修書,是全體學生共同必修的地理課程,每本書兩個學分,共計6學分,必考內容。
選修課程每個學校安排的課程不一樣,但是高考時候選修會出三道題,從三道題當中挑一道選修題出來做并計入總分。
2. 地球海洋科學專業就業方向
前景挺好,海洋工程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可到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建造、檢驗等部門從事海洋結構物的研究、設計、制造、檢驗、貿易工作,也可從事海洋油氣開發以及航運管理、海上保險等,也可以到海洋開發、航務工程、船舶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等相近專業部門工作。
3. 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是幾本大學
崇本的專業是海洋科學和生命科學 ,其中海洋科學有三個方向(物理海洋、海洋化學與環境、海洋地質),總的來說是四個方向。都挺冷門的,個人感覺都是本科畢業很難本專業就業的專業,這也不是學院的培養目標,學院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未來幾十年海洋領域的科學家。學院從大一開始會給我們進行科研的系統化的培養,就我個人而言,這一學期我大大小小寫了不知道有多少論文(不算每周的作業也得有十來篇),老師是在努力按規范的要求來要求的,我們也是在努力按規范來寫的。學院會從各個高校請很多大佬來給我們做學術講座。據說也在給我們跑出國交流的事,我只記得斯坦福、麻省理工……但今年確實形式不明,這個還沒準兒呢。
首先是選拔,我們這屆是大一第一個學期的十二月校內擇優錄取的,大概經歷了這么幾個步驟:(1)提交報名表,篩選進入筆試環節。(2)筆試,篩選進入面試環節。(3)面試,然后預錄取。(4)該學期沒有掛科,正式錄取。 最后我們這屆是留下了50個人,這五十個人是四個方向,所以以后可能是四個班,也算是很精致的小班了。
來到崇本以后,課表是安排好的,整個班一樣,而不是具有海大特色的自主選課了。課業負擔還是比較重的,尤其大一下學期我們除了周四一天空出來留作研學實踐,其余是滿課,不過據說后面的學期會輕松一點。周四的研學實踐學院也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安排,但是因為疫情原因,這個學期的周四就幾乎變成我們的假期了哈哈。
然后我講一講崇本的高配置吧。硬件上來說,我們有單獨的教室,重新裝修的,據說配置很高,但我還沒見過(疫情原因),以后的課應該除了實驗都是在這里上吧。我們有單獨的自習室,老師們還在商討要集中住宿,這個還沒敲定。軟件上就更多了,首先每一科的老師都是在各個學院請的最好的老師,比如我們地球科學通論1就由四位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的大牛來共同授課。另外,每科還配有兩個助教,助教都是很厲害,很早涉足科研的優秀學長學姐們。然后各個方向聘了學業導師,都是年輕的教授副教授們,來對我們的科研學習進行指導。還有身邊的同學,也都很厲害。然后海上實習時間我們比其他涉海專業長,獎學金更多,保研率高。目前定的保研方案是不限制比例,只要滿足條件就可以保研,條件就是修完要修的課,還有科研方面的要求,我感覺跟著學院按部就班的這個要求應該也是能夠滿足的。
最后想說說崇本的溫暖,認真負責又美麗的班主任,可愛親民院長、副院長們、老師們,感謝你們對我們的關心和照顧,老師們真的很用心了,居家收到千里迢迢寄來的小禮物真的很溫暖。當然還有各位同學們,雖然還沒有見過面,我們每天一起上課,一起做作業,一起考試,一起肝論文……感覺樓上有位同學說得很好,像一家人一樣。
但也會有傷心的事,比如動態調整機制,真的很想在崇本留下來呀……
總的來說,我不后悔上學期選擇轉到崇本。另外歡迎報考中國海洋大學!歡迎加入崇本!
4. 海洋與地球學院官網
地球表面總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3.61億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是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是南極是陸地。
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類飲用只占2%。
5. 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的地球物理學專業研究生相對海洋化學、海洋生物 學、海洋地質、構造 地質學組 這幾個同濟大學的王牌專業較容易考。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我國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學校位于中國上海,是歷史悠久、聲望卓越、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也是收生標準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由德國人在1907年創辦,與德國和歐洲聯系緊密,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采用德語教學。是民國時期最早建立的一批國立大學(1927年),也是中國近代歷史較早的真正意義的綜合大學,現有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動站有25個。同濟大學始終注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往四大功能均衡發展,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同濟校訓:嚴謹,求實,團結,創新。2015年7月3日,同濟大學與騰訊簽署“互聯網+教育”戰略合作協議。
6. 海洋地質學院
廈門海洋大學(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它是一本。
廈門海洋大學學科歷史可追溯至1946年成立中國第一個海洋學系。1996年,學校成立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2011年,廈門海洋大學成立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5個系,分別為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物理海洋學系、應用海洋物理與工程系、海洋化學與地球化學系、海洋地質學系,開設2個本科專業。
7. 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是幾本學校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工作,也可以繼續深造學習,考研方向有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海洋科學等。
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石油、礦產、環保、食品、水利和醫藥衛生等行業。如國家石油企業、礦產企業、國土、水利等企事業單位;與海洋化學、環保有關的機關、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大型食品企業、醫藥公司、海洋局、海關、環境監管部門等